-
友情链接:
一个人的能力如何,体现在他的“遇事”态度上。
一遇到事儿,就慌慌张张,失去分寸,毫不镇定,不知道如何是好,那就不是什么牛人,而是偏向于平庸的人物。
反之,一遇到事儿,不仅可以保持理性,还镇定自若,及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,那就是水平和境界都比较高的强者了。
有一个问题:生活中的问题,该如何解决呢?
解决问题,靠的不是蛮力,也不是所谓的望天打卦,而是事在人为。毕竟,人为导致的问题,最终也是可以通过人为来解决的。
解决问题,最厉害的方式——要有这三种思维。
图片
思维一:以人性的角度,分析问题。
这个世界由人类构成,注定“人性”是一切问题的根源。
家庭问题,跟人性有关;职场问题,跟人性有关;人祸问题,跟人性有关;哪怕是日常的酸甜苦辣,也跟人性有关。
在以人性为主导的人类社会里边,我们都需要建立起符合人性的思维逻辑。也就是说,要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。
举个例子。突然有一天,多年未见的朋友找到你,还说跟你叙旧,尽一下朋友本分。
对此,你会想到什么?只想到“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”。多年未见的朋友找到我们,本就是不正常的,要么为了利益,要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人性,总是“趋利避害”的,趋向利益的一面,而远离损害到自身的一面。这就注定,人可以为了利益,而做出任何事儿,包括付出生命。
这仅仅是人性的冰山一角。唯有更多地认识人性,才有可能摆脱愚昧,建立理性思维。
图片
思维二:抓住主要矛盾,切勿被旁枝末节干扰。
在唯物辩证哲学里边,有一个说法:抓住主要矛盾,辩证看待次要矛盾。
说得直白一点,就是抓关键,而不要把精力全都放在旁枝末节上。只要关键的问题解决了,次要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。
说一个历史故事,你就清楚了。
东汉末年,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。官渡大战前夕,曹操得知了一件事,他手底下的大臣,有相当一部分人,都跟袁绍有书信联系,甚至直言投诚。
这个时候,曹操面临一个大问题,是先处决想要投诚的大臣,还是先背水一战,搞死袁绍?一番斟酌之后,曹操选择了后者。
官渡一战,曹操凭借许攸火烧乌巢的计策,大破袁军,赢得了最后的胜利。事后,曹操在袁绍军营中搜出了无数大臣的投诚信。
有人劝曹操,要秋后算账。曹操哈哈大笑,命人直接烧掉。只说了一句:开战前,敌强我弱,连我都忐忑,又何谈是他们呢?把信烧了吧。
曹操知道,主要矛盾并不是下边的大臣投诚,而是敌强我弱。所以,只要扭转了战场的局势,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
图片
思维三:快狠准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。
遇事儿,解决事儿,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,否则就容易错失机会,造成恶果。
你看西楚霸王项羽,在亚父范增的建议下,摆了一出鸿门宴来搞死刘邦。刘邦明知道鸿门宴有危险,但他还是不得不赴宴。
这个时候,项羽占尽优势,可以轻而易举杀死刘邦。就连亚父范增也劝项羽,要当机立断,即刻搞死刘邦,不然就会放虎归山,必留大患。
望着实力不够,有点可怜的刘邦,项羽竟然说了一番蠢话:你那边的曹无伤,可是我的人。
刘邦恍然大悟,知道曹无伤背叛了自己。为了逃出项羽军营,他各种认怂,还装孙子。项羽越看刘邦,越觉得他是老鼠,没必要杀他。
就在项羽犹豫的一瞬间,刘邦借尿遁,返回了自己的老巢,还果断诛杀了曹无伤。
楚汉争霸的结果,就是项羽乌江自刎,刘邦笑到最后。前者犹豫不决,后者做事快狠准,注定了局势的反转,以及结果的差距。
图片
写到最后
解决任何问题,靠的不仅是认知,还有性格。
有思考问题的认知,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性格,哪怕搞懂了事情的前因后果,也还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。
既有思考问题的认知,也有解决问题的性格,两者合一,才能抓住主要矛盾,实现效率的最大化。
提高认知,先要熟悉人性,搞懂人性背后的真相;解决问题,要做到两点,首先是抓住主要矛盾,其次是做事快狠准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。
时机,总是不等人的。要是错过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机,后续付出的成本就更大了。
如此而已。
文/舒山有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